继第一期材料工程学院学术交流论坛取得良好效果,为更好地促进院内老师对各学科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6月28日,第二期学术交流论坛如期举行。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通过腾讯会议举办,学院院长周细应,副院长董万鹏、张可敏、李崇桂,各系室中心老师和研究生约50人参会,董万鹏副院长主持会议。
周细应院长感谢会议的组织者和参加报告的7位老师,强调学科建设永远在路上,材料工程学院一直秉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协同创新为方法,各位老师要凝心聚力,努力为学院中短期建设目标——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之教学研究型学院和长远目标——建成研究教学型学院做准备。通过每期学术交流论坛,可以更多地看到学院优秀学者的科研成果和自我展示,学院将力推他们在国内和国际学术平台上做报告,从而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
会上,由各系室中心推选的科研能手做专题报告。电子封装与技术系鲁娜教授做题为《基于纳米酶和生物分子结合界面的生物传感应用研究》报告,鲁教授基于一维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构建了比色型生物传感器用于蛋白质超灵敏检测;提出不同结构核酸分子作为配体,设计不同的生物纳米界面,实现对无机纳米酶催化活性高精度可控调节和基因快速检测;采用不用组装方式构建了不用纳米酶生物界面,有效提高了生物界面对于细菌的亲和性和识别能力。焊接技术与工程系陈捷狮副教授做题为《面向3D集成电路微/纳尺度Cu-Sn界面行为研究进展》报告,就固液界面Cu-Sn的生长、固态老化、生长动力学等方面做了综述,并指出三维集成电路封装应重点关注尺寸效应带来的界面冶金效应行为,识别界面生长动力学的主导生长机制。杨瑾副教授做题为《异质材料激光焊研究进展》报告,就焊接热循环调控、元素合金化调控、界面多孔化调控、润湿与反应机理、动载荷服役条件和应力测试与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左舜贵博士做题为《形状记忆合金内耗行为研究》报告,着重就形状记忆合金及内耗的研究背景、应变玻璃和MnCu合金内耗行为等进行了报告。李方杰博士做题《面向未来的材料重器——高熵合金:性能、应用与展望》报告,介绍了团队在高熵合金方面的系列研究进展。兰亮博士做题为《电子束熔化成形钛合金低周疲劳变形下微观结构特征及循环响应行为》报告,介绍了增材制造钛合金低周疲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电子束熔化成形钛合金低周疲劳行为的最新科研进展。高双博士做题为《激光选区熔化IN625镍基高温合金长期时效组织及性能演变规律研究》报告,介绍了IN625镍基高温合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示了实验结果。
七位老师的专题报告结束后,与会老师进行了技术交流与探讨,大家都收获满满,期待2023年第三期材料工程学院学术交流论坛举行。